冬至吃饺子

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,冬至俗称冬节、长至节、亚岁等。



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,这一天也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长的一天。



根据周朝的记载,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,又因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,因此,在周代的正月等于现在的十一月,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,正月和冬至分开,因此,被称做冬至,也可说冬至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



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?



其实冬至并非只有吃饺子的这一个习俗,因地域不同,各地在冬至时也皆有不同的风俗。以南北来分的话,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、吃狗肉、吃饺子、吃馄饨的习俗,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、冬至长线面的习惯,而苏北人在冬至时则会吃大葱炒豆腐。



而在北方,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其实是为了纪念"医圣"张仲景的冬至舍药之恩。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,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。路上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,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。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,捞出来剁碎,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,再放下锅里煮熟,做成"驱寒娇耳汤"施舍给乡亲吃。乡亲们服食后,冻烂的耳朵治好了。



后来,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种"捏冻耳朵"吃,说是冬至吃了不冻人,而这种食物后被称作饺子或扁食。而直到如今,南阳仍有"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"的民谣传颂。



而当冬至来临后,便正式开始进入"数九"寒天了。而数九,又称冬九九,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。一般"三九、四九"时最冷,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。



当数到九个"九天"(九九八十一天),便春深日暖、万物生机盎然,是春耕的时候了。在"三九"前后,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,天气也最冷,所以说"冷在三九",而"九九"已在夏历一月、二月,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,因此"九九艳阳天"。


版权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mifeng.cn/info/2045.html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